马尔路
搜索"马尔路",找到7部影视作品
导演:
/马尔路
剧情:
根据真人真事编写。主人公于长水是京西山区沟北支局的投递员,他生长在贫苦的农民家庭,八岁上就给地主放羊,深知阶级苦。父母亲都是老共产党员,幼年时代的于长水,经常深夜和母亲一起去送鸡毛信。在革命的斗争中,在父母的教育下,他从小就懂得,只有革命,才有出路!这天,他遇到了一封“瞎信”,是一位女工寻找失散了二十多年的父亲的。信上的地址写得不详细,多方投递无效,组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于长水。他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,不辞辛苦,四处查寻,终于在群众的帮助下,找到了收信人,使他们父女得以团圆。于长水了解到广大山区人民迫切希望看到当天的报纸,领导也早提出缩短投递时间,解决看到当日报的问题。可是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投递速度呢?有人主张添两个人,而于长水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教导,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,看我们敢不敢承担。他首先要求增加40里的投递任务,同时还建议,把另外的两条线路合成一条。这样,不仅可以节省一个人,减少60里的迂迥路,而且还可以让一个工地和两个公社看上当天的报纸。新建议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提出后,深深地吸引着大家,只有思想比较保守的老邮递员老王反对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初中毕业后来邮局工作不久的小秦,颇有青年人的热情和干劲,坚持要走这条新线路。他克服困难,坚持走了一个时期。但由于他对邮递工作和新线路认识不足,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考验,在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,他摔伤了脚,不愿再走这条线路。老王又以此为理由继续反对。这时于长水主动提出和小秦调换线路,自己来挑这副担子。党支部批准了他的要求。在新的线路上,他以坚强的革命意志,克服了重重困难,新线路不仅被他坚持走下来,而且又向前发展了,把原来不包括在他线路上的东山大队,改成了直接投递。群众关心地问他:“老于,整天两头摸黑的,不累吗?”于长水回答说:“趁着年轻,给革命多干点!”他的模范行动,使小秦和老王找到了自己的差距。在评选五好职工大会上,大家一致推选了于长水。连老王也坚决表示要革命化,要向于长水学习,全局掀起了向于长水学习的运动。于长水的工作16年如一日,他踏遍了全县西北部的崇山峻岭,深受山区人民的爱戴。
导演:
/王彪 马尔路
剧情:
抗日战争中期,蒋介石一手制造的"皖南事变"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。面对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,蒋介石倒行逆施,更加血腥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。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同,曾被通缉被迫逃亡到日本的郭沫若在此时弃家归国参加抗战。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国民党的腐败统治,郭沫若义愤填膺,遂产生了创作历史剧《屈原》的冲动。八路军征订办事处主任周恩来认为,革命文艺家们可以利用话剧这一武器同敌人斗争,热情地支持郭沫若的创作。《屈原》终于上演了,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轰动了重庆,轰动了全国。进步力量的胜利激怒了蒋介石,他请来周恩来"兴师问罪",被周恩来义正辞严地驳了回去。宣传部长张道举行文化界名人招待会向郭沫若发起围攻。郭沫若从容自如,谈笑风生,巧妙地避开学术之争而切中要害,令张道藩及反动文人们张口结舌,十分尴尬。为了冲破当局的封锁和破坏,继续扩大影响,剧社决定到北陪...
导演:
/马尔路,苏菲
剧情:
根据王峰原著改编。\r\n清代同治末年,朝廷腐败,官场更加黑暗。“杨乃武与小白菜”的“奇案”就发生在这时的浙江省余杭县。余杭县知县刘锡彤之子刘子和看中豆腐房葛小杜之妻毕秀姑。她容貌甚美,绰号“小白菜”。刘子和贪恋姿色,暗用迷药玷污了葛毕氏,毒死她丈夫葛小杜。案发后,刘锡彤为开脱儿子罪责而陷害新科举人杨乃武。皆因杨乃武曾与葛毕氏相识有情,并给葛小杜治病,刘锡彤便买通师爷钱如命,用“移花接木”之计,嫁祸于杨。懦弱无知的葛毕氏被百般威逼欺哄,诬杨乃武为奸夫,杨乃武“被屈打成招”定为“谋夫夺妇”之罪。余杭县生员不服,上诉至杭州府,但因知府宝贤与刘锡彤是儿女亲家。徇情得贿,仍酷刑枉断,杨乃武遂冤沉海底。众生员仗义扶危,再至浙江巡抚杨昌溶府衙鸣冤。葛毕氏痛悔自己放真凶,污良善,企图翻供。怎奈三大宪俱已受贿,官官相护,贪赃枉法,葛毕氏翻案不成反受酷刑旷世奇冤活路断,铁案铸成何能翻?杨乃武胞姐杨淑英曾在刑部尚书夏同善府中做过绣娘。为弟伸冤,千里跨涉赴京求援。时正值清室东宫与西宫互争权势,西太后之心腹醇亲王欲乘机除去东宫之亲信杨昌漕,因而接受杨淑英状纸,将全案人犯与原审官员提京勘审。但由于刘锡彤再逼葛毕氏,致使刑部大堂未能审出真相。于是夏同善设“密室相会”之计,使葛毕氏与杨乃武倾吐实情,招出真凶。杨乃武三载冤狱才获昭雪。